天辰娱乐
转自: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记者姚倩]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正悄然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截止到2019年,全球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接近900万。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以及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多巴胺能受体所受的非生理性、不持续的脉冲样刺激,一个严峻的问题逐渐浮现:高达90%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会面临运动并发症的困扰,这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近日,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苏闻教授接受了环球网健康记者的采访,深入探讨了帕金森病的现状、治疗手段以及未来的治疗期待,并为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日常疾病管理建议。
帕金森病有较高的早期误诊率
帕金森病以其较高的早期误诊率,成为了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一大隐患。这一困境主要源于帕金森病临床诊断的复杂性,以及早期缺乏具有确诊意义的检查手段或生物学标志。
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既有快速眼动睡眠障碍、长期便秘、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有震颤、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往往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显现,如睡眠障碍、便秘、嗅觉减退,甚至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都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帕金森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7%,即每百位老年人中就有近两位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预计到2030年,未来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将从2005年的199万人到超过500万人,约占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
苏闻教授强调,对于存在遗传因素且出现非运动症状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及早就医检查。对于帕金森病而言,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九成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
运动并发症是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一大挑战,其严峻性不容忽视。苏闻教授表示,在坚持治疗的过程中,至少有90%、甚至接近100%的患者都可能遭遇运动并发症,这主要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症问题。这些并发症如同沉重的枷锁,严重束缚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苏闻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运动并发症与疾病本身的进展以及药物治疗方式密切相关。脉冲式的药物治疗方式可能导致突触释放的脉冲化问题,使得有效窗口期缩短,整体起效阈值升高,从而减少了药物维持在有效范围内的时间,最终引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运动并发症的治疗,苏闻教授指出,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运动并发症类型,如剂末现象、服药后“开”期延迟或“开”期整体时间缩短以及异动(包括剂峰异动、剂末异动、双向异动等),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她提到,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CDS)在治疗和预防运动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帕金森治疗强调全程管理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且不可逆的疾病,其治疗需要长期的疾病管理。苏闻教授强调,全面、全程管理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核心要义。全面治疗涵盖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管理,以及药物、非药物、心理、社会支持、手术和康复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而全程管理则要求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精准把握用药时机,采用逐渐加药的滴定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现有的药物治疗仍存在诸多局限,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且长期应用可能引发副作用。因此,苏闻教授指出,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药物经济学以及工作和生活需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和药物调整。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以及剂型的多样化,帕金森病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被认为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症状、有效降低运动并发症风险的关键策略。据悉,今年6月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该药物具有相对较长且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作用,是符合CDS理念的周制剂,今后合适患者可以选择应用。
对于未来帕金森病的治疗,苏闻教授充满期待。她希望能有真正能够修饰疾病进程或实现疾病治愈的疗法问世,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同时,她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些日常疾病管理的建议:保持生活规律、加强康复训练、注意饮食调理,并尽量寻求运动障碍疾病专科医生或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疾病管理。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及时转诊至更高一级的医院或专科进行诊治。